克羅地亞一黑到底?防守和整體經驗或讓法國捧杯

楊帆07-15 18:48 體壇+原創

法國和比利時、克羅地亞和英格蘭最大的區別是什么?一句話就講完了,相對而言,法國和克羅地亞是季后賽(淘汰賽)球隊,而比利時和英格蘭是常規賽(小組賽)球隊。讓我們老調重彈,小組賽和淘汰賽是完全不同的比賽,你之前沒有踢過這個級別的淘汰賽,看再多的書,聽再多教練的指導,還是不會踢。

法國球員一臉的平靜,而比利時球員始終焦躁不安。讓我想起了黃勃有一次穿著睡衣領香港電影金像獎,他說金像獎就是他的家,回家不穿睡衣穿什么?英格蘭隊說足球回家,其實,大家都知道,葡萄牙回家之后,最有資格說這句話的是,2016年歐洲杯亞軍。

經驗從經歷中來,所以,世上沒有白拿的亞軍。法國隊太知道怎么打半決賽,而比利時自亂陣腳。打巴西妥妥的防反433不用,非要改打防反343,用4個后腰,戰術重心提前的意圖御敵于國門之外,將法國隊的攻勢扼殺在搖籃之中。但實戰,法國隊主動回縮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,獲得沖刺空間的同時,談笑間讓4后腰配置形成虛設。

由攻轉守的某些時候,比利時會切換回4后衛,偏右的后腰沙茲里回撤成右后衛。但他通常前插很深,他還要主罰左右兩邊的角球,分配給防守端的體能不夠多,他所在的右肋成為法國隊的主要攻擊線路,上半時,馬圖伊迪象大師因涅斯塔一樣切割進來。總體上,你可以說比利時打的就是3后衛,這是世界杯半決賽,3后衛是不是太過激進?

理論上,陣型本身不重要,任何一個陣型,不管它看上多么富于攻擊性,都能演繹成防守反擊的陣型。但在世界杯半決賽這個舞臺,經驗不足的馬丁內斯難免患得患失、瞻前顧后。在由守轉攻的環節,4后腰配置的弊病暴露無遺,4個彪形大漢功能重疊,組織進攻的丁丁偏居右翼,最好的球員應該在中路和中場,造成的后果是整體上的攻不象攻,守不象守,比利時的攻擊全基本上個人能力。比分雖然是1:0,但在整體上,法國甩開比利時不止一個球。

如果把世界杯之旅比做爬山,小組出線好比到了半山腰,淘汰賽等于從半山腰向山頂攀登,是更加艱難困苦的旅程。我們看到,最優秀球員和優秀球員的差距在人格養成:個性、決心、勇氣和好奇心。偉大的球隊一定有偉大的人格。到了半決賽,更多拼的是球隊底蘊、性格和氣質,年輕的英格蘭就是輸在了經驗、勇氣和決心。對比賽的艱苦程度沒有認知,前60分鐘就把電池耗光,接下來,整整60分鐘被動挨打,特里皮爾傷退之后,居然少一人作戰。

我們應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,一個球隊的成長總是先個人后整體。先是個人能力上來了,而整體實力和經驗的提高卻有一個滯后。舉例,較之比利時,法國隊不管是個體還是整體,球員還是教練,在高水平大賽的經歷上要“高級”一些,并且先走了一步。

個體上,教練德尚是一個人生大贏家,作為隊長和球員拿過世界杯冠軍、歐洲杯冠軍和歐冠冠軍,作為教練拿過歐洲杯亞軍和歐冠亞軍,這是馬丁內斯所沒有的。瓦拉內、格列茲曼都打過歐冠決賽,瓦拉內更是連續三屆歐冠冠軍主力中衛,比利時球員沒有一個打過歐冠決賽。另一個主力中衛烏姆蒂蒂乃巴薩主力中衛,能力和經驗毋庸置疑。這一點,在總身價上,也反映出來。

法國隊11億歐也贏了比利時7.7億。整體上,法國隊貴為2016年歐洲杯亞軍,而比利時2016年歐洲杯小組賽就打道回府。

在經歷上,克羅地亞和英格蘭的整體和教練都談不上頂級,差距主要體現在作為球員的個體。莫德里奇、曼朱季奇、拉基蒂奇都是拿過歐冠冠軍的頂級球員,右中衛洛夫倫今年打了歐冠決賽,克羅地亞的中軸線比法國隊還要強。而年輕的英格蘭隊,有些球員甚至是在世界杯才剛剛知道,最有名的球星凱恩,沒有歐洲大賽冠軍的經歷。

從某種意義上,兩場半決賽,勝利者都是在和自己的昨天打比賽。作為過來人,法國和克羅地亞在他們的對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往。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。

如果說,法國和克羅地亞最大的不同,就在整體的大賽經驗和底蘊。法國稍強,特別是防守和教練兩個要素。當然,體能上,克羅地亞比法國多打了90分鐘,等于多打了一輪淘汰賽。個體上,歐冠3連冠主力魔笛疲態盡顯。他比格列茨曼可累多了。

但克羅地亞的優勢在天時地利人和。實力稍優的法國隊大熱,常言道大熱必死。斯拉夫人在斯拉夫地兒,差不多就是主場作戰,歷史上,西歐人從未在這塊土地取得過勝利,從拿破侖到希特勒。作為歐洲的巴西隊,全世界尤其是中國的巴西鐵粉都會支持格子軍團。作為世界杯“勞模”,他們為全世界球迷多奉獻了一場90分鐘的高水平比賽。

盡管我熱望新王加冕,但防守和整體最好的傳統豪強或仍將奪冠。

熱門評論

暫無評論

全部評論

暫無評論